嘉兴“第六险”积聚养老服务新动能
一船红中国,万众跟党走。浙江省嘉兴市因“南湖红船”名扬中外,自古物阜民丰、人文荟萃,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勇立时代潮头。
近年来,嘉兴市大力弘扬“红船精神”,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,深度聚焦失能老年人照护难题,自2017年开始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(以下简称长护险),积聚起为老服务新动能,让嘉兴老年人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。
79岁的失能老人李奶奶入住嘉善县银福苑颐养中心,每天都可以得到细致入微的专业照护服务,老人和家人都很称心。
最让老人满意的是,嘉兴市推行的长护险制度解了她的“燃眉之急”。原来,老人每月的退休金仅有2000多元,入住养老机构要花3000多元,如果请个保姆则费用更高。“有了这个保险,每月可以报销将近2000元,我的养老金就能剩下点儿,还不给子女添负担。”老人的满足溢于言表。
这是一个普通嘉兴家庭的养老账本。“原来是一人失能、全家失衡,一家人手忙脚乱。在长护险的护佑下,现在很多重度失能老人住进了专业化的养老护理院,花钱不多,照护很好,子女从日常的护理中解放出来了,老年人得了实惠。”嘉善县民政局局长金明敏感叹道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20年全市各级医保部门、养老服务机构等共收到感谢信、锦旗450余件。
记者了解到,嘉兴长护险致力于建设完全独立的“第六险”。人群全覆盖,注重城乡统筹和全民参保,筹资和待遇水平统一标准,制度覆盖423万人,户籍人口参保率达到99.71%;基金筹措合理,统一按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.25%筹资,个人缴费30元,地方财政对城乡居民补助90元;保障范围聚焦,将重度失能人员纳入待遇范围,已完成评定32363人次,纳入保障待遇24202人。以嘉善县为例,长护险94.5%的保障对象是老年人。
4月初,记者在海宁市斜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看到,“物业服务+康养服务”模式在这里悄然兴起。
作为长护险签约服务企业,该中心采取托管运营的模式,民政部门与卫健部门共同参与建设,联动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,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康复室,让辖区内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康养服务。
“海宁城投资产与海宁鸿翔资产两大集团强强联合,在海宁市承接近80%住宅小区物业管理,开展更多针对长者的点单式个性化服务、助老公益活动,服务人群达30万左右,力争让‘物业+康养’的模式及早惠及群众。”托管企业鸿城物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说。
这只是嘉兴长护险撬动养老服务市场的一个缩影。长护险建制3年多来,该市养老服务业借势而起,迎来了跨越式发展。
一组数据清晰见证了这一新的发展潮流: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快速推进,全市建成养老机构118家、床位38788张;建成79家乡镇(街道)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044家村(社区)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,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,养老服务“就近可及”;福如海、椿熙堂等一批本土化的养老服务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,一批全国知名的品牌化、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加速入驻,一支由46家专业护理机构、1032人组成的居家上门长期照护专业力量日臻成熟;佳源、大树、双箭等本土企业布局养老,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养老,良性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;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深入开展,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到位……
“长护险的实施,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,是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,有利于呈现社会政策的最大效能。”海宁市民政局局长倪继红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。
4月9日上午,在海宁市福如海老年服务站内,“上门护理大数据平台”的大屏幕蓝光闪烁。“在这里,可以实时监测辖区长护险居家上门服务数据信息,黄色光标为正在服务,绿色光标为已完成服务。”该机构负责人有条不紊地介绍说。
嘉兴市建立由专业的第三方经办机构承担长护险申请受理、待遇核定、日常稽查、政策宣传等的工作机制,确保保险基金和服务保障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。
根据《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定标准》,从疾病史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、精神状态、感知和沟通能力、社会参与能力等五个维度对失能人员进行综合评估。长护险的服务内容实施项目化管理,包括清洁照料、睡眠照料、饮食照料、排泄照料、卧位与安全照料、病情观察、心理安慰、康复照护及清洁消毒等27个项目,同步明确了不纳入长护险支付的6种情形。
日臻完善的制度设计,加之严格的执行,让嘉兴长护险行稳致远。3年多来,嘉兴市长护险采取“以收定支、收支平衡、略有结余”的原则筹集长护险基金,长护险总基金池约为9.35亿元,支出2.83亿元,朝着可持续发展不断迈进。
与此同时,长护险的推行让医疗保险资金得到节约。以嘉兴市组织的一项调查为例:在随机抽选的387例享受长护险待遇满1年的人群中,对比其享受待遇前后1年住院情况,长护险享受后人均年住院次数从1.39次下降到0.96次(下降31%),人均年住院医保基金支出从21914元下降到15027元(下降31.4%)。
“我们将长护险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,在定位上明确为社会保险制度,在设计上遵循‘四个一’的思路,即利用城乡发展均衡优势、发挥长护险资源调节功能、突出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初衷、坚持让失能人员生活更有尊严的目标,在运行上按照一个独立险种单独管理。”嘉兴市医保局局长俞红平表示,长护险建立后,地方政府在不更多增加财政投入、不额外增加群众和企业负担的基础上,有效整合了“政府+保险+社会+家庭”的多方面力量。
截至2020年底,嘉兴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99.03万人、占比达26.96%,老龄化程度继续在浙江“领跑”。
为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,嘉兴市委、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着力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,在省内率先设立市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,逐步建立起公共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投入机制,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,养老服务事业各项改革加速推进。
经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,长护险制度为嘉兴养老事业发展注入了更强动力。嘉兴市民政局局长周建新将其成效概括为“三个更”:一是百姓获得感更强。很多常年卧床的失能人员经过专业的上门护理服务,其生活状态得到显著改善,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满意度明显提升。二是养老产业发展更快。长护险对于全市养老机构、居家护理机构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。制度实施以来,本土机构做大做强,同时,还引进不少国内知名养老服务品牌机构入驻,填补了护理服务空白,充实壮大了全市养老服务力量。三是养老观念更新。护理服务质量提升,促进养老服务市场发展,社会养老消费观念逐步形成,“养儿防老”等传统养老观念更新转变。
更为显著的是,在长护险的支撑下,嘉兴市打造了一支专业、稳定、朝气蓬勃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,储备了一批精准对接养老服务供需两端的精品项目,破解了一些养老领域特有的市场有效供应不足、“有价无市”的矛盾,赓续了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,为破解人口老龄化难题提供了新的社会治理实践。
(作者田固系中国社会报社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;刘鹏程系中国社会报社养老周刊主编)
往期精彩回顾: